据悉,即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,高擎党旗、国旗、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的3名旗手分别是:王子赫、石斌、徐泽东。
2025年8月21日,随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临近,三名肩负特殊使命的旗手名单正式公布——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王子赫、石斌、徐泽东,将分别高擎党旗、国旗、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。这三位平均年龄28岁的“90后”官兵,以平均身高189厘米的挺拔身姿和累计超300次仪仗司礼任务的过硬素养,成为这场国家级盛典的“排头兵”。
党旗手王子赫:三代从军,传承红色基因
“走百米不差分秒,走百步不差分毫”——这是党旗手王子赫对96米阅兵线的承诺。作为2019年国庆阅兵军旗擎旗手,他此次肩负更重的历史责任:“80年前,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是中流砥柱;今天,这面旗帜要引领人民走向新的胜利。”
王子赫的家族史是一部缩影版的“抗战图鉴”:太姥爷参与百团大战,祖父在辽沈战役中负伤。从小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他,2015年入伍后迅速成长为仪仗队骨干,先后执行中俄、中白、中韩等国仪仗司礼任务。他的微信朋友圈背景是“献身仪仗,为国争光”八个字,而训练场上,他常在40℃高温下加练持旗动作,只为让党旗在行进中分毫不差。
国旗手石斌:暴雨中的“钢铁卫士”
“国旗是国家的象征,维护国旗尊严就是维护国家尊严。”国旗手石斌的誓言,在2022年8月1日那场暴雨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。当冰雹砸向天安门广场时,他肩扛浸透雨水的国旗,以近乎倔强的姿态完成升旗仪式。浸湿的国旗重达数倍,但他的步伐依旧铿锵有力。
为应对极端天气,石斌在训练中主动加练:旗杆长3.35米、旗面重约4千克,他通过负重深蹲、抗风训练提升臂力,甚至在模拟暴雨环境中练习持旗稳定性。这种“超纲训练”让他成为仪仗队公认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军旗手徐泽东:三代空军,守护胜利方向
“军旗指引胜利的方向。”军旗手徐泽东的感悟,源于家族三代从军的传承。祖父是抗美援朝飞行员,父亲参与过边境作战,而他选择成为仪仗兵,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国家尊严。
训练中,徐泽东以红军长征中“打旗兵”的故事自勉——即使陷入沼泽也要扶正红旗。他常在夜间加练,通过调整呼吸频率保持持旗稳定性,确保军旗在行进中始终如一。对他而言,扛起军旗不仅是荣誉,更是对家族精神的延续。
科学训练铸就“米秒不差”
三位旗手的卓越表现,离不开阅兵指挥部“实战化+科技化”的训练模式:
• 北斗定位系统:实时监测旗手步幅、步速,误差控制在厘米级;
• 模拟仿真舱:复现暴雨、大风等极端天气,提升应急能力;
• 特情处置训练:针对旗杆断裂、装备故障等突发状况制定预案。
“阅兵如同组织战役,上万人、上百架飞机、数百台装备必须精准协同。”阅兵指挥部负责人透露,旗手团队还通过“肌肉记忆训练法”,将持旗角度、手臂摆幅固化成条件反射。
历史与未来的交汇
此次阅兵中,旗手团队的选拔延续了仪仗队“外形严控、动作严训、精神严求”的传统:
• 身高统一:三人身高均为189厘米,上下误差不超过1厘米;
• 动作同步:通过触觉感知保持队列,即使目视前方也能做到“毫秒级”一致;
• 精神传承:旗手均来自抗战老部队或红色家庭,彰显“历史与未来对话”的深意。
当9月3日的朝阳洒向长安街,这三位“90后”旗手将以每分钟112步、每步75厘米的标准步伐,带领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。他们的身后,是80年前抗战将士用鲜血铺就的胜利之路;他们的前方,是新时代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的壮阔征程。
正如网友所言:“他们扛起的不仅是旗帜,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。”这场阅兵,将因他们的青春身影而更加震撼人心。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7125878991181莫言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ngcaohe.com/news/209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