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

AI诈骗新套路:高科技外衣下的亲情陷阱。犯罪分子利用AI语音合成冒充亲友,伪造紧急情况施压转账,受害者半小时内可能损失数十万。记住:真正的亲情不会因几分钟核实而变质,任何催促转账的"紧急情况"都需警惕。国家反诈中心APP...

AI诈骗新套路:高科技外衣下的亲情陷阱。犯罪分子利用AI语音合成冒充亲友,伪造紧急情况施压转账,受害者半小时内可能损失数十万。记住:真正的亲情不会因几分钟核实而变质,任何催促转账的"紧急情况"都需警惕。国家反诈中心APP已拦截超2亿次诈骗,设置家庭暗语可有效防范。
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AI诈骗手段也日益猖獗,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。近期,多地公安机关通报了多起利用AI合成语音冒充亲友实施诈骗的案件,受害者往往在接到"家人出事"的紧急电话后,因慌乱而失去判断力,最终落入骗子的圈套。

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-图1

AI诈骗新套路: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

1. 语音合成技术被滥用
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,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受害人亲友的声音。据公安部通报,2023年10月,上海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,犯罪团伙使用AI语音合成技术冒充受害人子女,以"出车祸急需手术费"为由实施诈骗,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。

2. 伪造紧急情况制造恐慌
诈骗分子通常会编造"车祸""绑架""突发疾病"等紧急情况,利用受害人在慌乱中容易失去理智的心理特点。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,人在紧急状态下判断力会下降60%以上,这正是骗子屡屡得手的关键。

3. 催促转账拒绝核实
在诈骗过程中,犯罪分子会以"情况紧急""医院催款"等理由不断施压,阻止受害人进行核实。2025年6月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的一起案件中,受害人王女士因骗子不断强调"再不打钱手术就做不了",在半小时内转账48万元。

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-图2

识别AI诈骗的五大要点

1. 声音细节存疑点
虽然AI语音合成技术日益成熟,但仍存在细微破绽。如语调生硬、背景音异常、说话习惯不符等。建议在通话中故意询问一些只有亲友才知道的细节进行验证。

2. 来电号码需警惕
诈骗电话往往显示为境外号码或虚拟运营商号段。国家反诈中心数据显示,90%以上的诈骗电话来自170、171等虚拟号段。

3. 转账要求要拒绝
任何要求立即转账到陌生账户的"亲友"都值得怀疑。正规医疗机构不会要求将钱款转入个人账户。

4. 私下交易不可取
骗子常以"不要告诉别人""这是私事"为由阻止受害人向其他家人求证。遇到这种情况务必提高警惕。

5. 多重验证保安全
建议设置家庭暗语,或在接到可疑电话时通过视频通话、其他联系方式进行二次确认。

警惕高科技外衣下的陷阱-图3

防范AI诈骗的实用建议

1.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
不随意填写网络问卷,不点击不明链接,定期更换社交账号密码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,80%的个人信息泄露源于用户自身防护意识薄弱。

2. 安装反诈防护软件
国家反诈中心APP具有来电预警、短信识别等功能,能有效拦截大部分诈骗信息。截至2025年7月,该APP累计预警劝阻潜在受害人超过2亿人次。

3. 建立家庭应急联络机制
与家人约定紧急情况下的联络方式和验证方法,如设置只有家人才知道的问题答案。

4. 保持冷静理性思考
遇到"紧急情况"时,先深呼吸10秒钟,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。记住:真正的紧急情况不会因为几分钟的核实而恶化。

5. 及时报警寻求帮助
一旦发现被骗,要立即拨打110报警,并保存好通话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。公安机关提醒,被骗后30分钟内是追回资金的黄金时间。

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AI技术既给我们带来便利,也被不法分子所利用。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,我们既要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,也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。记住:真正的亲情不会因为几分钟的核实而变质,紧急情况下的催促转账往往是骗局的最后一步。让我们共同提高警惕,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,让科技真正为美好生活服务。

#热点观察家#

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:葫芦娱乐工作室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ngcaohe.com/news/21344.html

上一篇 2025年08月23日 21:51
下一篇 2025年08月23日 21:52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121726690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