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

45岁顶尖脑血管专家自曝确诊脑梗,用亲身经历警示:中风不再是老年人专利!长期熬夜、过度疲劳正让年轻人血管加速老化,每10名患者就有1人不到45岁。记住"BEFAST"法则,抢回4.5小时黄金救治期——你的每个脑细胞都值得...

45岁顶尖脑血管专家自曝确诊脑梗,用亲身经历警示:中风不再是老年人专利!长期熬夜、过度疲劳正让年轻人血管加速老化,每10名患者就有1人不到45岁。记住"BEFAST"法则,抢回4.5小时黄金救治期——你的每个脑细胞都值得被拯救。

近日,上海九院脑血管专家自曝确诊“脑梗”。据了解,他曾因过度疲劳引发多种疾病。脑卒中有年轻化趋势,不再是老年人“专利”。‌‌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1

上海九院的脑血管专家李轶医生自己确诊脑梗,确实让人惊讶和关心。这也提醒我们,脑卒中(俗称“中风”)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利,它正悄悄逼近年轻人。

一、李轶医生的情况

李轶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、博导,今年45岁。他在体检中发现并确诊了“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灶”,也就是常说的“腔梗”。这是一种脑梗死,但目前他没有明显症状,所以还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。

李医生自己分析,脑梗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他都没有,但符合“过劳”这一项。作为神经外科医生,他经常半夜被叫去医院做急诊手术,曾因过度疲劳甚至引发过间歇性失聪。最让人心疼的一次,他高烧一周,仍拖着病体抢救一位偏瘫的急性脑梗患者,结果自己下手术台后就撑不住被送进了抢救室。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2

二、 脑卒中正在年轻化

李轶医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目前,脑卒中确实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

数据来看:我国每10名卒中患者中,就有1人年龄低于45岁。近十年来,我国青年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了约40%,且约60%的患者发病前存在长期熬夜等危险因素。全球范围内,过去十年间18-45岁人群的缺血性中风发病率也激增了37%。

专家警告:医疗界正对年轻人群持续增加的中风风险发出紧急预警。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3

三、 年轻人中风的原因

年轻人发生脑卒中,原因往往比老年人更复杂,通常是“传统危险因素”和“特殊病因”并存。

1.传统危险因素(仍占主导)

这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:

“三高”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。

不健康生活习惯:高糖高脂饮食、吸烟、酗酒、熬夜、久坐不动等。

肥胖与代谢问题。

2.特殊病因(在青年中更常见)

一些在老年人中相对少见的因素,在青年卒中患者中却需要特别关注:

心脏问题:如卵圆孔未闭(在青年隐源性卒中中占40-50%)、房颤、心脏瓣膜病等。

动脉夹层:颈部按摩、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,这是青年卒中一个重要且需要警惕的诱因。

血液高凝状态:部分由遗传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,某些药物(如避孕药)也可能增加风险。

其他因素:血管畸形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。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4

四、“过劳”是重要诱因

李轶医生和很多他接诊的年轻患者(如每天开13小时车的网约车司机)都指向了“过度疲劳”。长期熬夜、高强度工作、心理压力大,都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增加脑血管的负担和风险。

不同年龄段的主要风险因素也存在差异。一项覆盖32国的INTERSTROKE研究发现:

早年 (<40岁):高血压(0.34)、体力活动不足(0.32)、高腰臀比(0.25)。

中年 (40-65岁):高血压(0.52)、体力活动不足(0.42)、高腰臀比(0.19)。

晚年 (>65岁):高血压(0.45)、体力活动不足(0.31)、房颤(0.11) 。

数据来源:INTERSTROKE全球病例对照研究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5

五、 ️ 留意身体的“警报”

青年卒中的症状与老年人类似,但更容易被误认为是“太累了”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。一旦出现以下任何症状,务必立即警惕:

BEFAST法则:

B(Balance):难平衡,突然行走不稳或失去平衡。

E(Eyes):看不清,单眼或双眼视力骤降。

F(Face):脸不正,一侧嘴角歪斜或面部麻木(中风120口诀中的“1”)。

A(Arm):臂不平,手臂无力或持物困难(中风120口诀中的“2”)。

S(Speech):语不灵,说话含糊或理解困难(中风120口诀中的“0”)。

T(Time):抢时间,立即拨打120,把握4.5小时黄金救治期。

其他症状:突发剧烈头痛(“一生中最痛”)、眩晕、呕吐、意识模糊、癫痫发作等。

时间就是大脑,每延迟1分钟,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。

45岁三甲医院脑梗专家自己脑梗了?网友:惊讶疑惑怎么办-图6

六、如何预防脑卒中?

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李轶医生也给出了建议,特别是对于像他一样体检发现“腔梗”但无症状的人群:

1. 积极筛查危险因素:定期测量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。

2. 控制“三高”:如果伴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甚至用药。

3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

适度锻炼,避免久坐。

戒烟限酒。

避免高盐、高油、高糖饮食。

规律作息,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——这是李医生用亲身经历给我们的最重要提醒。

4. 定期体检:李医生的“腔梗”就是在体检中发现的。对于中老年朋友,他推荐每五年进行一次脑血管检查。

总结

李轶医生的经历,是一位医者的无私奉献,也是一次沉重的健康警示。它告诉我们:

脑卒中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,即便你是专家,也不能忽视自身健康。

“过劳”是现代人,尤其是中年人需要极度警惕的健康杀手。

预防是关键:健康的生活方式、控制基础病、定期体检,以及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,至关重要。

希望李轶医生早日康复,也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脑血管健康,工作拼搏的同时,别忘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。

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:热点追踪巴巴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,本站仅供信息存储,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ngcaohe.com/news/21568.html

上一篇 2025年08月24日 22:13
下一篇 2025年08月24日 22:18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121726690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